回憶起來,我成為策展犀牛盾手機殼人的過程相當戲劇化。

兩年前,鐘永和的六十歲攝手機殼推薦影展辦在歷史博物館的國家畫廊。邀我幫他策展,我在史博館檔案室裡就這樣留下名字。

從1955年開館到今天,歷史博物館辦過許多展覽,能來這裡展出,也象徵了藝術成就已經被國家認定。但是一個策展人的能力如何,卻沒有國家來認定。

過去從沒幫人策展過,也不知道策展人該做什麼,更沒人教我該怎麼幹策展人。

沒人教我,我就自己來,從媒體人的習慣出發,先想展覽這件事的目的是什麼?有什麼不對勁的地方?

印象中的藝術展覽都是船過水無痕,辦完之後就沒人記得。我跟鐘永和說,一生只有一次六十歲,這場展該要讓他一輩子受用。

歷史博物館有一本每月出版的館刊,介紹館內的活動和研究成果,我問館方,鐘永和的展要怎樣才能登上封面?

從來沒有策展人問過這樣的問題,館刊編輯把各種原則和做法告訴我之後,花了一番功夫,鐘永和登上了封面。

從此之後,那本館刊就成了鐘永和的名片和伴手禮,走到世界各地都有人手機殼推薦知道他是台灣國家畫廊認可的攝影家。

十二月十五日,我又幫他在宜蘭策了一次展,這次也計畫了一些梗,敬邀您來參加開幕酒會,一起聚聚聊。

arrow
arrow

    aleserrenfl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